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与公告 > 学院新闻 > 正文

舌战群雄 显我风采--记第十届“天伦律师杯”辩论赛辩才赛季A组复活赛

作者: 发布时间:2013年04月15日 00:00 阅读数:

(记者:刘新荣)

4月11日七点整,第十届“天伦律师杯”辩论赛辩才赛季复活赛A组比赛于我校昌平校区第六阶梯教室拉开帷幕。本次比赛的辩题是“文化认同与经济融合,哪个更有利于城市圈的发展”。正方商学院持“文化认同更有利于城市圈的发展”的观点,反方我院则持“经济融合更有利于城市圈的发展”观点。担任本场比赛评委的是法学院的宋在友老师、国际法学院的祁欢老师、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郭继承老师。我方四位参赛辩手分别是周易、陈璋、段明昊和陈韬。

第一环节是是3分钟的开篇立论,正方首先阐述了中国城市发展模式现状,她指出中国的城市圈仍需进一步发展,而我国解决当前困境、制订下一步发展目标的关键在于“对共同身份的认可”以及“生产要素自由流动”两者孰更能实现我国城市圈的发展。她认为文化认同感的重要性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:一、有助于文化认同的良性发展;二、体现了城市圈合理的发展目标。

我方则从三个阶段阐述了城市如何拆除封锁,优化其配置,即城市圈自身发展的演变过程。第一个阶段为集中阶段,即大城市发挥其经济优势,向周边地区吸引人力和资源来促进自身的发展。第二个阶段为辐射阶段,即为降低生产成本,将生产活动转移,实现生产效率的最大化,从而形成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圈。 第三个阶段为功能分区阶段,即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各种功能区分开,如打造大型商业区等。在幸福的方面看来,能冷静分析、做出肯定答案的经济融合对人民的幸福是最好的选择。

接下来是攻辩环节。首先我方二辩以武汉设法留住优秀生源、珠三角地区以及四川大城市的发展都以自身利益为先等三个例子,向对方二辩提出,这些足以证明三个阶段城市圈发展过程的必然性,以及文化认同感对于城市圈发展的影响力很微弱。对方二辩驳道,之所以珠三角类似的大城市会独自发展,就是因为缺少文化认同感;接下来正方二辩谈到,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对立的原因是经济融合还不够。经济融合只是城市圈发展的手段,而不是口号。我方三辩立即以北京为例,论证了城市圈的高级阶段是必要的,说明城市必须与周边加强经济联系。之所以效果不好,是因为规划出了问题;之后我方三辩提出城市问题是因为各个城市自己发展,缺少经济融合。然后正方三辩问道:若经济融合可以加强经济联系,为什么通过调查在同等条件下,外地人的幸福感比本地人低。我方三辩立即反问道从文化认同感方面你们有何对策应对此现状,正方三辩答到可以通过改变户籍政策等方式;正方三辩随即问道我方有何良策。我方二辩回应可以让不同的居民居住不同地区。

接下来比赛进入了对辩环节,我方相继提出城市圈发展的根源在于经济,人民生活改变需依靠经济的观点。正方相继提出文化和经济同等重要,而要实现和谐发展,必须增强民众的认同感的观点。

之后是自由辩论环节。正方主要提出了经济问题需要用文化来解决,文化认同可以有效防止恶意竞争的发生的观点。我方主要提出了恶意竞争等现状是历史原因造成,想要从根本上解决经济问题,必须要靠经济融合的观点。双方唇枪舌剑,激烈交锋,不相上下,赢得台下阵阵掌声。

然后进入了总结陈词环节。我方四辩首先指出对方混淆几组概念,之后他提出经济融合会给市民真正带来福利,提高群众幸福感,同时对对方进行了有力的抨击。正方四辩则从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阐明经济发展带来的弊端,同时指出,文化认同是改变现状的关键。

通过紧张的评审后,评委老师为本场比赛做出了点评。他首先表扬双方表现都很好,接着发表自己对此论题的看法。他赞扬双方辩手在本场比赛中都表现做出了灵活机智,语言清晰有风度,控场能力强等优点。

最后,我院不慎与胜利失之交臂,商学院胜出。对方三辩获得最佳辩手称号,此次比赛在热烈的掌声中拉下帷幕。英雄从来都不是用成败来定义的,我院辩手在此次比赛中阐述清晰、发问犀利、应答睿智、表现精彩,我们相信,民商辩论队的明天会更精彩!

分享到: